庶女升迁记(我们经历秦汉唐宋元明清)

1. 庶女升迁记,我们经历秦汉唐宋元明清?

其实在古代那个没有人权的封建社会,处处充满血腥,相对来说宋朝还是比较好的。先说一下各个朝代。

秦朝横征暴敛,充满血腥,女权高但是相对来说不幸福。

我们看过大秦帝国会觉得秦朝女子的地位是不是很低,其实秦朝女子的地位是后代女子以及今天的很多人的难以想象的。据考古资料分析,秦朝女子的社会地位很高,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她们的地位一点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很多。她们婚前婚后都拥有着经济自主权,财产都是独立的,不用依靠丈夫。

秦朝女子在婚姻上有着自主的选择权,男女在婚姻中的关系是平等的,她们自主择婚,丈夫故亡后可以再嫁,也可以休夫再婚。史书上有这样一个秦朝经商的奇女子,她以寡妇的身份撑起了家业,不仅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女首富也是秦朝第一女首富,她创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还开了很多家连锁店,还有2000多人的安保队伍保护着各个店的正常运营,她不仅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还是秦始皇的座上宾,就连秦始皇都有求于她。这个人暂且叫他巴清,她的家奴、卫兵、保镖等人算上,人数少说也有十多万,在那个连铁器都不能有的年代,有这么庞大的一个队伍也是罕见,但秦始皇就是放心,还尊称她为“大姐”,可以说她是秦朝最有地位的女人。

但是秦朝劳役徭役很多,男人很多都被征取做苦工,所以女子一个人撑起一个家也特别辛苦。所以,秦朝女人虽然地位高,但是不幸福。

汉朝呈现大汉神威,民族凝聚力强,女人地位高,相对来说比较幸福。

汉朝汉朝的话其实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对于女性的话容忍度也算是高了很多,所以汉朝的女性还是比较开放的。到了汉武帝统治的时期,那无论男女都是可以为官的,只要你有能力,你要你有才华,那都是可以的。而且在那个时候,女子还可以协议离婚,寡妇也可以再嫁给别人,甚至还有情侣私奔的事件,由此就可以看出汉朝的开放了。

汉朝最有名的属有政治谋略的吕后,她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女性统治者,执政十五年。她是一位善用心计、刚毅果敢的女政治家。也因为这个原因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女子地位。除了吕后,在西汉到东汉期间,还有很多参与执政的比如窦太后等等,窦后历经三朝,为“文景之治”的开创发挥了重大作用,汉武帝继位时她隐居幕后,辅佐小皇帝将国家内部治理的国富民强,使大汉拥有了可以与匈奴作战的经济实力。王政君太后间接导致了西汉的灭亡。西汉期间可以说是女性掌权的巅峰时期了。虽然没有吕后出名,但是她们都拥有着很高的权势,也给当时的国家和政局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汉代女子相对其他朝代更为开放,女子不仅可以入朝为官更有能力者还可被封侯。

汉代妇女对于个人情感生活的体验形式,与后世比较,可以说是相当幸福的。公主不讳私夫,天子安之若素,朝野亦司空见惯,贵族重臣甚至上书乞封。一些“败男女之化”的行为可经皇帝承认并合法化,上层社会也不会对此形成太过沉重的舆论压力。

寡妇可再嫁 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寡居,宠幸董偃,一时“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他建议馆陶公主以长门园献汉武帝。汉武帝大悦,在探望馆陶公主时尊称董偃为“主人翁”,相见欢饮,一时“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于是,这种“败男女之化,而乱婚姻之礼,伤王制”的不合礼法的关系经皇帝的承认而得以合法化。据说“其后公主贵人多逾礼制,自董偃始”。 汉昭帝的姐姐鄂邑盖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据《汉书·霍光传》,票骑将军上官桀等甚至依照国家以往“以列侯尚公主”的制度,“欲为外人求封”,遭到拒绝之后,“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丝毫不以为这是一种不光彩的关系。《汉书·胡建传》则称丁外人为“帝姊盖主私夫”。 在当时的社会,寡妇再嫁,是自然而合理的事。史书记载就有薄姬初嫁魏豹,再嫁刘邦;平阳公主初嫁曹时,再嫁卫青;敬武公主初嫁张临,再嫁薛宣;王媪初嫁王更得,再嫁王乃始;许孊初嫁龙頟思侯,再嫁淳于长;汉元帝冯昭仪母初嫁冯昭仪父,再嫁郑翁;臧儿初嫁王仲,再嫁长陵田氏;汉桓帝邓后母初嫁邓香,再嫁梁纪等。 女追男很正常 不单是允许再嫁,还能主动追求有妇之夫。汉光武帝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刘秀与共论群臣,有心微察其意向。公主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表示对大司空宋弘德才与仪表的爱慕。刘秀愿意谋求撮合。据《后汉书·宋弘传》,刘秀后来专意接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又对宋弘说:都说人尊贵了就会换朋友,富有了就会换妻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宋弘则说:“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于是对公主说:“事不谐矣。”告诉她事情没有办成。虽然宋弘拒绝了刘秀的暗示,其事最终“不谐”,但是湖阳公主给人们形成深刻印象的敢于主动追求有妇之夫的行为,可以看作反映当时社会风尚的重要信息。

关于平阳公主之再嫁,《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补述:“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公主笑道:此人出自我家,以前常常作为侍卫从我出入的,今天怎么能作丈夫呢?“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可以看到,平阳公主择定再醮的对象时,非常大方地与“左右侍御者”公开讨论,“主笑曰”云云,也反映其态度的坦然自若。而从公主一方同意,事实上已经使婚姻成为定局,可知妇女在这种婚姻再构过程中往往居主动地位。且先“言之皇后”,后“令白之武帝”的程序,也说明女子在这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汉初丞相陈平的妻子,据说在嫁给陈平之前已曾五次守寡。《史记·陈丞相世家》说,“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陈)平欲得之。”城中有人办丧事,陈平“侍丧”,尽心竭力。张负于是产生良好印象,又随陈平至其家,看到家虽穷弊,然而“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对其子张仲曰:我愿意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以陈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表示疑虑。张负坚持道:像陈平这样出色的人怎么能长久贫贱呢?决意成就了这一婚姻。

唐朝女子豪放,活动空间比较大,但是社会风气太脏。

唐政权在风俗习惯上有较多的鲜卑时尚。唐朝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李唐皇族本身就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生活,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唐朝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对“蛮夷之邦”的文物风习来者不拒,兼收并蓄,更助长了“胡化”的风气。当时的周边少数民族与国家,无论是鲜卑族,还是突厥、契丹、党项等等,婚姻关系比较原始,女性地位较高而所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比较自由放纵。

唐代社会开放,封建礼教束缚较弱,相较于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唐代女性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包括服装,唐代女性服装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性感、最妩媚的节奏。

在唐朝,武则天可以当女皇,上官婉儿可以当“宰相”,平阳公主可以当将军,安乐公主可以当着上官婉儿的面脱去情夫武延秀的下裳高谈阔论……

你会说,她们都是特殊的女生,不代表全体。那我们还是说说整体的情况吧。

先说法律层面上。

唐代的教育相当发达,但唐代各级政府的官办学校均不招女生,女性没有受教育权。政府官员均为男性,科举考试与女性无关。唐朝著名的女道士鱼玄机有《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这是唐举向往科举,很有女权主义风采。

唐代女性有结社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对于出家的女道士、尼姑,政府也受予田地,保障其生活。不过对于普通人家,隋朝妇女还可受丁男一半的田,到了唐朝,则只给“寡妻妾”按丁男的一半受田,其他妇女不再受田。

对于父母遗产,唐律的规定是兄弟均分,但要给未娶妻者、在室女(未出阁者)预留“聘财”,在室女获得的聘财为未娶妻者聘财的一半。若无男性继承人,在室女可以继承全部遗产,若无在室女,出嫁女也可以继承全部遗产。但女性不能袭爵。

唐代女性可以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开酒馆等。

唐代唐代女性也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尊妻卑”。婚姻由父母包办,通常情况下不允许女性离婚,除非男方同意休妻。离婚女性想要分财产,门儿都没有,只能把自己的嫁妆带走。

如果两口子发生家暴,同样的伤害,对妻的处罚会比夫重许多。若妻杀夫,无论故意还是误杀,都要斩决。夫杀妻,只有故意才问罪,误杀则不问罪。

妻子亡故丈夫可以随时再娶,丈夫亡故妻子则必须“服折衰”三年以后才可再嫁。丈夫背妻逃亡不受任何惩罚,妻子背夫逃亡则予以严惩,听令丈夫嫁卖。遇到灾荒,女性还随时有被父母、丈夫出卖或典贴为奴的可能。

好在,唐律还是为女性提供了些许的保障。

在家中,妻是绝对的正牌,严禁“有妻更娶”和“以妾为妻”,至于妾,则“通买卖”,和一般商品没啥区别。婚后如果实在过不下去,也可以离婚。男方可依“七出”休妻,但同时规定有不可休妻的“三不去”,即已为公婆守孝三年的、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的、女方无处可归的。在唐朝,嫁妆是出嫁女的私人财产,不属于夫家财产。

这些律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的权益。

再说现实层面上。

唐代的婚姻虽说是父母包办,但唐朝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礼法约束相对较少,从官宦贵族到普通百姓,在室女日常出外休闲、交往异性、公开场合“抛头露面”都屡见不鲜,交往多,见识广,自主择偶也就很常见了。

虽然官方剥夺了女性公开受教育的权利,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兄长一般准许并鼓励在室女在家读书,甚至为其聘请家庭教师。

唐代,对出嫁女的约束也不太严格,“为人妻”者与异性交往、外出游玩也很常见,特别是盛唐时期的那些士大夫之妻,常穿“丈夫服”,骑马外出游玩,下棋、弹琴、吟诗作赋更是常事。

唐代有些女性因不堪忍受丈夫冷落、受夫家人欺凌、丈夫不能养家等原因而主动提出离婚,去追求自由和幸福。

最后,如果你是个服装控,极可能愿意穿越回到盛唐,当一个贵族女性。神秘高耸的帷帽、潇洒伶俐的胡服、轻巧坦露的薄纱衣裙等新奇大胆的装束可能会令你耳目一新,而盛兴一时的女著男装也会令你眼前一亮。

宋朝:经济最发达,,国民文化最鼎盛,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 ,最繁荣鼎盛朝代,加之女性地位比较高,我觉得幸福感应该最高了。

可以主动离婚,还能自由改嫁。女性拥有财产继承权许多人都以为宋朝是女性社会地位开始下降的时代,但考察历史,宋代女性的地位绝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低,甚至可能在历代王朝中,宋朝女性的地位是最高的。我们可以列举出一些指标来衡量、评判,比如女性的财产权、离婚的权利、改嫁的权利等等。宋代女性有没有财产继承权与财产处分权?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有的。宋代家庭分家,按照当时的风俗与法律的规定,要分给女儿一部分财产,“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八]。这部分财产,通常叫作“奁产”,即以办嫁妆名义给予的财产。女儿所得的奁产,一般为兄弟所得的一半。因为法律与习惯法明确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甚至出现了女子为争家产将兄弟告上法庭的事情,“处女亦蒙首执牒,自讦于府庭,以争嫁资”[(宋)刘清之编纂:《戒子通录》卷五)]。宋代有这样的风俗:两个家庭结成姻亲,在议婚、定亲的阶段,女方要给男方送“定帖”,除了写明出嫁的是第几个女儿,以及她的生辰年月日,还要“具列房奁、首饰、金银、珠翠、宝器、动用、帐幔等物,及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此处具列的就是随嫁的奁产。富贵人家的奁产是非常惊人的,如理宗朝时,一位姓郑的太师给女儿的奁产是“奁租五百亩、奁具一十万贯、缔姻五千贯”[(明)叶盛:《水东日记》卷八];有个叫作虞艾的人,“娶陈氏,得妻家标拨田一百二十种,与之随嫁”[《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八];比较常见的奁产应该是十亩田上下。

奁产随出嫁的女子带入夫家,“在法: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又法:妇人财产,并同夫为主”[《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五],即法律规定,女子随嫁的奁产,名义上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但其实并不归夫家所有,夫家分家析产时,奁产不可分。实际上,奁产的所有权与处分权,都归女方掌握,女方可以拿出来奉献给夫家,也可以自己保管。丈夫如果索要妻子的奁产,往往会被当时的风俗所鄙视。以后假如夫妻离婚,或者妻子改嫁,女方有权带走她的全部奁产。宋人袁采观察到,丈夫“作妻名置产,身死而妻改嫁,举以自随者亦多矣”[(宋)袁采:《袁氏世范》]。意思是说,宋朝有很多已婚男子,因为不愿意以后分家时被兄弟分去财产,便以妻子的名义添置产业,后来不幸去世了,妻子以这些产业是她所有为由,在改嫁时全都带走了。袁采讲这一社会现象,是为了忠告家人,千万不可干借妻名置产的蠢事。不过袁采的话恰好从侧面证明了:宋朝女性改嫁,是有权利带走属于她所有的财产的。宋朝的法律也保护女性的这一权利。一旦发生奁产纠纷闹上法庭时,以前定亲时的“定帖”,妻子可以拿出来作为主张财产权的证明,这有点像现代的“婚前财产公证”。

宋朝之后,女子就丧失了这种处分自己财产的自由了。元代《通制条格》收录的一条法令说:“今后应嫁妇人,不问生前离异,夫死寡居,但欲再适他人,其元(原)随嫁妆奁财产,并听前夫之家为主。”明律和清律都继承了这一立法精神,如《大明会典》和《大清律例》都明文规定:寡妇“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和离:妇女有主动离婚权利如果我们以为古代只有丈夫单方面的“休妻”,而没有双方都同意的离婚,那就想错了。古代也有离婚,法律上叫作“和离”。在宋代,和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诉讼也不鲜见,以致宋人应俊感慨:“为妇人者,视夫家如过传舍,偶然而合,忽尔而离。”[(宋)应俊:《琴堂谕俗编》] 来看几则宋代的离婚案例:庞元英《谈薮》记载:“曹咏侍郎妻硕人厉氏,余姚大族女,始嫁四明曹秀才,与夫不相得,仳离而归,乃适咏。”说的是,厉氏原来嫁与曹秀才,但因为夫妻感情不和(不相得),所以离了婚,改嫁给一位曹姓侍郎。显然,当时的女性并不会因为离异而受歧视。

明清时期泯灭人性,条条款款太多,绝对最惨的女人

在现代,别说离婚后女人可以随便改嫁,就算是前夫病逝,女人照样可以像嫁人就嫁人,但是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明清时期的,如果敢这样,那单外界的流言蜚语就能把你淹没死,特别是那种夫君早早去世的女子,简直没有人当你是女人去对待。

我们知道有句古语是这样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针对的就是古代的女子,丈夫去世了,女人就理当为去世的丈夫的守一辈子的寡,如果你想改嫁,那得遭受非常大的困难和折磨,甚至有些变态的习俗,会令你发疯。

庶女升迁记(我们经历秦汉唐宋元明清)

2. 他的儿子丰绅殷德结局怎样?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权力是一切利益的根源,有许多重臣都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坏的影响。

其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在众多影视作品的渲染下,成为了最典型的贪官代表。

上图——和珅府邸

不过和珅的权力和财富其实都是来自于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因此在乾隆去世之后,嘉庆便立即剥夺了和珅的官位,并且查抄了和珅的府邸,从中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和珅也因为贪污受贿被嘉庆赐死,一代权臣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之前是乾隆的驸马,娶了固伦和孝公主为妻,由于他的父亲和妻子都深受乾隆的喜爱,因此在乾隆在世的时候他也是春风得意。

那么在和珅倒台之后,丰绅殷德的人生出现了什么变化,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上图——丰绅殷德剧照

一、丰绅殷德年幼受宠

丰绅殷德的父亲和珅原本只是一位不起眼的侍卫,但是和珅在做侍卫之前曾经尝试过考取功名,因此他有着不俗的政治眼光和文化水平,再加上他十分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成为他的心腹。

在之后的日子里和珅步步高升,逐渐成长为了朝中权臣。

上图——和珅剧照

丰绅殷德是和珅的嫡子,他出生的乾隆四十年正是和珅飞黄腾达的开始,因此和珅对他十分疼爱。

随着丰绅殷德逐渐长大,他的面貌生的和和珅一样俊美,和珅对他的喜爱也日渐增加。

在他五岁的时候,乾隆见到了小丰绅殷德,对他很是喜爱,那时和珅还没给他起名字,因此和珅请求乾隆为自己的儿子赐名。

乾隆沉思片刻后,为其取名丰绅殷德,其中"丰绅"是满语中富裕的意思,而殷德则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德行之人,和珅从中看出乾隆对儿子的喜爱,便当即叩头谢恩,丰绅殷德的名字也就此确定了下来。

在起完名字之后,乾隆又想起自己有一个和丰绅殷德同年出生的小女儿,便当即许诺将丰绅殷德召为驸马,还赏给了他一件小小的金钱花褂,丰绅殷德的身份自此变得十分尊贵。

上图——乾隆剧照

乾隆许诺嫁给丰绅殷德的小公主身份也十分特殊,她的生母只不过是乾隆的一个妃子,但是乾隆对这个小女儿十分喜爱,甚至破格将她封为固伦公主,要知道这是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得到的封号,由此可见乾隆对她的偏爱。

在公主受封之后,丰绅殷德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固伦额驸(额驸:满清时指驸马),他甚至可以穿着和皇室贝子(贝子:满清皇室贵族的一种爵位)一样的衣物。

上图——固伦和孝公主剧照

在丰绅殷德十四岁的时候,他正式与固伦和孝公主完婚,乾隆对于这场婚礼十分重视,他不但为自己的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还特意嘱咐宫中要给固伦和孝公主千两白银的俸禄:

今和孝固伦公主,系朕幼女,目在朕前承欢侍养,孝谨有加,将来下降后,所有应支俸禄,亦著一体赏给一千两,以昭平见,而示嘉奖。

这场盛大的婚礼轰动了整个京城,丰绅殷德也因此成为了大红人,他也开始涉足政坛。

在自己的父亲和妻子的加持下,丰绅殷德的升迁也很快,逐渐做到了内务府大臣兼正白旗汉军都统的位置。

二、丰绅殷德和公主的关系

在一般人看来,像丰绅殷德和和孝公主这样的政治婚姻多半是不太幸福的,但事实上在他们成亲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的关系都是十分融洽的。

一来丰绅殷德的外貌和和珅类似,都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而和孝公主也是难得的美女,他们虽然之前没有感情基础,但是彼此并不反感,因而感情升温很快。

上图——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

而且和珅作为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老油条,知道乾隆对于固伦和孝公主的喜爱,因此他对于这个儿媳妇也十分重视,尽量满足她的一切需求,这让公主俨然成为一家之主。

丰绅殷德的年龄本就比公主小几个月,因此对于这种相对弱势的地位倒也怡然自得。

最重要的是,固伦和孝公主虽然从小娇生惯养,但并没有变成一个蛮横之人,反而十分通情达理,并且有着十分敏锐的观察力。

她虽然平日里也喜欢打猎游玩,并且希望丰绅殷德能够陪着自己,但是她更希望丰绅殷德能够有自己的事业。

因此她在嫁入和家之后日日盯着丰绅殷德读书,将他培养成了一位具有不俗政治能力的官场新星。

上图——读书的丰绅殷德

在清代笔记文学中还记载过发生在两人间的一桩趣事,据说一年冬天京城下了大雪,丰绅殷德见院子中积雪很厚,一时玩心大起,跑到院子里玩起了雪,结果这恰巧被公主看到。

公主便呵斥他"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戏耶?"。丰绅殷德听后十分羞愧,便向妻子道歉,然后陪着公主读书去了。

也正是因为公主对于丰绅殷德的严格要求,让他不似和珅那般贪腐,并且和自己父亲的罪恶勾当保持了相当的距离,这也是他能在和珅东窗事发后没受到牵连的重要原因。

上图——原和珅府邸

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公主和丰绅殷德之间的深厚感情,在公主出嫁之后不久,她曾经为丰绅殷德诞下一子,不过这个孩子却早早夭折,这让他们十分难过。

之后公主便再也没有生下儿子,于是她便劝丰绅殷德纳妾。

丰绅殷德一开始以为这是公主在试探自己,后来才明白这是她的一片真心,丰绅殷德也十分感动,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了。

三、和珅死后丰绅殷德的变化

丰绅殷德的少年时光和青年时光无疑是美好的,但这一切随着乾隆死后和珅的倒台而彻底崩溃。

由于和珅贪赃数额巨大,因此嘉庆曾经想处理丰绅殷德,但碍于固伦和孝公主的存在,再加上他确实没有什么不法行迹,这才只是削去了他伯爵的封号,依然保留了他的官职。

但是丰绅殷德在遭受打击后性情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尤其体现在他和固伦和孝公主的关系上,虽然他知道公主和和珅的失势没有关系,甚至还帮助和珅留了全尸。

但他对于皇室的恨意让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间出现了巨大的隔阂。

上图——嘉庆帝画像

在为和珅服丧期间,丰绅殷德不但十分冷落固伦和孝公主,甚至还和小妾生下了一名女儿,这在古代是十分严重的失德行为,因此他被嘉庆废去了官职,命他在家思过。

不过丰绅殷德毕竟是嘉庆的妹夫,他也有着不错的能力,因此嘉庆在三年后再次启用他做了正白旗蒙古副都统。

但这时的丰绅殷德已经失去了全部的政治理想,他在上任之后不理政事,表现十分糟糕,这让嘉庆非常不满,和孝公主也对此十分失望,于是在嘉庆十二年的时候,丰绅殷德被调往驻扎在乌里雅苏台(位于如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西760公里处)附近的军队中任职。

上图乌里雅苏台气候寒冷

这个安排看似是一次普通的人事调动,其实是对于丰绅殷德的一次敲打,嘉庆和固伦和孝公主希望他能够在离开京城这个伤心地后重新振作,变回之前的有志青年。

但是丰绅殷德再一次让他们失望了,在远离京城之后,丰绅殷德在政治上丝毫没有任何起色,反而整日酗酒,纵情声色,这让他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

在嘉庆十五年年初时,丰绅殷德的身体情况已经十分糟糕了,乌里雅苏台天寒地冻并不适合病人长期居住,于是固伦和孝公主请求自己的哥哥让丰绅殷德回到京城养病。

但是在回到京城的时候,丰绅殷德已经病入膏肓了,即使京城中的名医对他的身体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其在当年五月份因病去世,当时只有三十六岁。

在他死后嘉庆帝给了其家人五千两白银治丧,并为他举办了公爵级别的葬礼。

上图——和珅和丰绅殷德剧照

四、结语

清朝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根据其历史改编的影视剧数量也是最多的,其中尤其以乾隆时期的作品最多。

在许多作品中乾隆的宠臣和珅都是分量极重的配角,而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也因此为人熟知。在这些作品中,丰绅殷德大多被刻画为纨绔子弟的形象,但历史上的丰绅殷德其实并非如此。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乾隆制定为驸马,这让他不敢有太过放肆的举动。

在和公主成亲之后,他更是在妻子的监督下发奋读书,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青年。而且在固伦和孝公主的劝说下,他也极少参与和珅的罪恶勾当。

就在我们以为丰绅殷德即将成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俊才的时候,和珅的死还是将他彻底击倒了。

他将全部的恨意发泄到了皇室的头上,这甚至包括了和他感情极好的固伦和孝公主。

在他们感情破裂之后,丰绅殷德也失去了最后的庇护,最终被嘉庆发配到边疆任职,并因此身染重病不治而亡。

如果丰绅殷德能够在和珅去世之后清醒过来,发愤图强的话,以他的能力再加上公主的帮扶,依然有可能东山再起。

不过他终究没有撑住这个巨大的打击,最终草草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不禁令人唏嘘。

注:

文章系百度号清风文史个人理解分析。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3. 王爷的女儿叫什么?

王爷的女儿叫作郡主。

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郡主的历史

东汉时期诸王之女封乡公主、亭公主,但也有特封为县公主者。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肃宗唯特封东平宪王苍、琅邪孝王京女为县公主。其后安帝、桓帝妹亦封长公主,同之皇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女有封郡公主(北魏河内公主、北齐扶风公主)、县公主、乡公主、亭公主(升迁亭公主),简称县主(刘宋彭城王刘义康女,始宁县主、丰城县主,益阳县主,兴平县主)、乡主(曹魏德阳乡主、北魏安阳乡主)、亭主(曹魏长乐亭主)之称谓。

4. 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令妃魏佳氏也就是后来乾隆皇帝的孝仪纯皇后,想知道乾隆喜不喜爱她,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十年期间令妃为乾隆七次怀孕,六次生育,生育了四子二女。后来在1928年时,军阀孙殿英盗挖乾隆的清裕陵后,使得乾隆与令妃遗骸暴露出来,这件事也给出了乾隆爱不爱令妃的答案。

一个宫女的逆袭

其实令妃魏佳氏并不是真正的满人,别看姓魏佳氏,实际上她的姓氏就是魏,她是地道的汉人。她的家族出身比较低微,属于是正黄旗包衣身份,她的祖上魏国贤本是明朝驻守皮岛的军官,隶属于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耿仲明部,当初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耿仲明率部降清,魏国贤就是这时候跟着耿仲明一起投降了清朝。

魏国贤在降清后其家族被编入正黄旗汉军,后来由于他触犯了清初时期的逃人法,整个家族被贬为正黄旗包衣身份,因此魏家的身份一直是内务府包衣奴才身份。而魏氏家族也在成为包衣奴才后,逐渐被满洲化,所以才有了类似于满人的姓氏魏佳氏。

值得一提的是令妃家族与雍正时期名将年羹尧和年妃家族是姻亲关系,令妃的祖母年氏是年羹尧和年妃的亲姑姑,令妃按辈分来说算是年羹尧和年妃的表侄女。

令妃比乾隆小了16岁,她大概在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九年(1744年)这段时间参加内务府选秀入宫。史书中提到她是“充入宫中”,这个“充”字说明她入宫时身份不高,再结合令妃家族属于内务府包衣出身,所以令妃入宫时可能只是身份低微的宫女,由于后来她成了孝仪纯皇后,史书中为尊者讳,就没有明确记载她当宫女的事情。

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令妃在当宫女时服侍的是哪位女主,但是从乾隆后来写的诗中看出令妃是在乾隆十年(1745年)由乾隆的嫡妻富察皇后推荐侍寝,才被册封为魏贵人。可以看出令妃与富察皇后关系应该是不错,甚至可以推断她当宫女时服侍的女主很可能就是富察皇后。

令妃在后宫晋升上很快,仅不到一个月乾隆就把她从魏贵人晋升为令嫔,而这个“令”字其实很有寓意,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寓意着幸福美好之意。可见令妃侍寝之后很快就能讨得乾隆喜爱,才晋升如此之快还获得比较不错的封号。

不过令妃虽然从宫女晋升到令嫔仅用了一个月不到,这个速度已经是很快了,但是富察皇后在世时还是很受乾隆的尊重和喜爱,乾隆没有过多的宠幸令妃和其他妃嫔。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就开始对其他妃嫔雨露均沾,令妃也是在这时候从令嫔晋升为令妃。而令妃也是乾隆后宫妃嫔中晋升最快的妃嫔,她仅用了一个月从贵人晋升为嫔,又用了三年从嫔晋升为妃,相比乾隆其他的妃嫔舒妃从嫔到妃用了七年,庆妃从嫔到妃用了八年,忻妃从嫔到妃用了十年,颖妃从嫔到妃用了八年,令妃的晋升速度堪称火箭般速度。

而最关键的是令妃在这时候还没有生育子女,这晋升速度放眼整个清朝后宫历史上都算是很快了。这也能看出乾隆对令妃有多么宠爱了。

富察皇后去世不久乾隆就册立娴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史称乾隆继后。虽然那拉氏成为了皇后,但是乾隆对她并不如对富察皇后那么喜爱,这也给了令妃迅速获得乾隆宠爱的机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时,她就晋升成了令贵妃。

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巡时,乾隆与继后那拉氏产生了严重矛盾,那拉氏当着乾隆的面以刚烈的断发形式顶撞乾隆,要知道满洲女人只有在丧父、丧夫时才能剪发,那拉氏如此行为无异于诅咒乾隆,因此乾隆大怒,与那拉氏彻底失和。

回京之后乾隆本打算废了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但是群臣反对废后,加上乾隆始终不肯对外宣布到底那拉氏有何罪过,因此乾隆没有废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不过乾隆虽然没有废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但他收回了那拉氏的皇后册宝,还裁撤了那拉氏寝宫翊坤宫中的大部分宫女太监,这也就代表着那拉氏被打入冷宫,她的皇后之位是不废而废,她已经没有皇后的实际权力了。

与此同时,随着那拉氏失宠不废而废,令妃则迎来了春天,乾隆打破了清朝皇后在世不立皇贵妃的规矩,在那拉氏还保留皇后名号时,他册封令妃为皇贵妃。

关于册封皇贵妃清朝是有规矩的,之前顺治皇帝独宠董鄂妃,就册立她为皇贵妃,想废掉孝惠章皇后,改立董鄂妃为后,但是遭到了母亲孝庄太后的反对,因此顺治只得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但是顺治独宠皇贵妃董鄂妃而不爱孝惠章皇后。

自此之后清朝后宫就有个不成文规矩,为了尊重皇后,在皇后在世时通常是不册封皇贵妃的。再加上皇贵妃身份地位很尊贵,是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只有一个名额,相当于副皇后,因此通常皇帝为了尊重皇后也不会在皇后在世时册立皇贵妃。

而乾隆不顾那拉氏在世册立了令妃为皇贵妃,还让令妃以皇贵妃身份行使皇后权力,权摄后宫事务。这就等于是直接废了那拉氏,改立令妃为皇后一般,乾隆能在与那拉氏失和之后把令妃提到皇贵妃的位置上,就说明他对令妃有多么宠爱。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那拉氏抑郁而亡,乾隆碍于令妃家族是汉人还是包衣出身,因此他没有正式册立令妃为皇后,而是依旧让她以皇贵妃的身份行使皇后的权力,所以令妃虽然没有皇后的名位却有皇后的实权。

令妃能从一个包衣家族出身的宫女袭成了权摄后宫事务几乎等同于皇后的皇贵妃,她没有家族背景,没有太多可以依靠的资源,实际上她所能倚仗的就是乾隆对她的爱而已,这些就足以说明乾隆还是非常喜爱令妃的。

独宠一人的待遇

如果令妃在后宫中升级特别快不足以说明乾隆有多爱她,那么看看令妃的生育率和乾隆给予她的各种待遇。

令妃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生育皇七女开始,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生育皇十七子永璘为止,十年间,令妃7次怀孕,除了中间小产一次,6次生育子女,可以说这十年她基本没闲着,不是在怀孕就是在生产。

要知道清朝的妃嫔给皇帝侍寝之后,皇帝都会告诉敬事房太监留还是不留龙种,通常只有皇帝越喜爱的妃嫔,皇帝才会让敬事房留下,否则就会让打掉。而令妃能如此频繁为乾隆生育,这不正说明了乾隆对她的爱嘛。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令妃生育子女的这十年期间,乾隆几乎没有再生育其他子女,只有忻妃一人生育了皇八女,可见这十年期间几乎就是令妃一人获得了乾隆专宠。

乾隆爱令妃不光让她一直给自己生育子女,爱就要爱屋及乌,也爱她的家人。乾隆在册封令妃为妃之后不久,就把她的家族从包衣身份拔出,改为世袭正黄旗满洲佐领身份,这一下就让她们家族从包衣奴才翻身变成了管理包衣的佐领。

后来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令妃病重时,乾隆为了让她高兴,又把她的家族从正黄旗抬旗到了镶黄旗。要知道清朝的八旗其实是以镶黄旗为首,镶黄旗大多都是皇帝的亲信之人归属,在清朝皇帝给谁抬旗就说明了对这个人的喜爱,比如雍正就因为深爱年妃,才给年羹尧的年氏家族抬旗到了镶黄旗。可见乾隆之爱令妃,就如同当年雍正之爱年妃一般。

如果乾隆不是真的很爱令妃,他也不会对令妃家族这么好,而且还会把其家族抬旗到八旗之首的镶黄旗。

尤其是乾隆与继后那拉氏失和之后,他对令妃的爱则表现得更加彻底和明显。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令妃怀上了永璘,乾隆当时已经十分厌恶那拉氏,而令妃也已经成了皇贵妃,乾隆为了让令妃养胎,特意命人把原本只有皇后才有资格居住的皇帝寝宫养心殿的东耳房修缮好,让令妃住到了这里,就方便乾隆可以随时看到她照顾她。

要知道在宫廷里能随时和皇帝住在一起,对于妃嫔来说是很难的事情,只有皇后才能随时和皇帝住在一起。而乾隆的后妃中也只有富察皇后和没有闹翻之前的那拉氏在东耳房住过,而令妃只是皇贵妃却享受到了这种待遇,这在乾隆后宫妃嫔中绝对是独一份。

令妃虽然在生前没能得到皇后的名号,但是她死后葬礼绝对是皇后级别的葬礼,那拉氏虽然有皇后名号,但是那拉氏死后的葬礼比妃嫔还低。

在令妃去世后,乾隆下旨让她陪葬在自己的清裕陵中,要知道在古代丧葬规矩通常陪葬帝陵的只允许有皇后,只有清朝自雍正开始破例允许皇贵妃陪葬帝陵,雍正的一生挚爱年妃就是以皇贵妃的身份陪葬在雍正的清泰陵中,而乾隆能让令妃以皇贵妃身份陪葬帝陵,也可以看出对她的喜爱。

乾隆宣布退位之后,公布了令妃生的儿子颙琰也就是嘉庆继位,同时立刻下旨追封令妃为孝仪纯皇后。嘉庆二年(1797年)时,乾隆还特意下旨交代嘉庆在自己去世后,一定要把自己的灵位、富察皇后的灵位还有令妃的灵位一同供奉在养心殿东佛堂的佛龛中。也就是说后来祭祀乾隆的佛龛中只供奉了乾隆、富察皇后和令妃三人,这也能说明在乾隆心目中早已把令妃当成了妻子、皇后,男人如果真爱一个女人,一定会给她应有的名分,这就说明了乾隆有多爱令妃。

其实最能说明乾隆有多爱令妃的原因,还得是令妃的儿子嘉庆后来成了乾隆接班人。乾隆是一个嫡庶观念很强的人,他之前秘密册立继承人选的就是富察皇后生育的儿子,除了五阿哥永琪由于能力太过于优秀卓越,使得乾隆一度放弃嫡庶观念考虑立永琪为继承人之外,乾隆选择继承人主要更看重嫡子身份,在永琪英年早逝后乾隆才决定秘密册立嘉庆成为继承人,也可以想见在他内心中把嘉庆当成嫡子看待,那么嘉庆的母亲令妃自然就是嫡妻了。

如果乾隆不爱令妃的话,他怎会把皇位传给嘉庆。要知道继后那拉氏也是生育有皇十二子永璂的,按理永璂算是名正言顺的嫡子,乾隆为何不把他秘密册立为继承人,原因很简单,就是对永璂的老妈那拉氏无爱了。

而且令妃也是能让乾隆写诗悼亡诗的三个女人之一,乾隆这一生写诗无数,但是他只给三个女人写过悼亡诗,三个女人分别是富察皇后、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以及令妃。富察皇后是乾隆的结发妻子,是他一生的白月光,他特别怀念是肯定的。而哲悯皇贵妃则是乾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她比富察皇后嫁给乾隆还早,她为乾隆生育了皇长子永璜,通常男人人生中的初恋永远都会让男人毕生无法忘记,这是很正常的。可以想见在乾隆心目中令妃是能和嫡妻以及初恋相比的女人,可见令妃算是乾隆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之一,这绝对是满满的爱。

因此令妃绝对是乾隆在哲悯皇贵妃早逝以及失去富察皇后之后第三个挚爱的女人,否则令妃不会享受到这些独宠一人的待遇。

百年后清裕陵被盗更加让后人看出了乾隆对令妃的爱

1928年时,乾隆已经去世129年了,这一年他的陵寝清裕陵被军阀孙殿英盗挖,孙殿英把裕陵盗挖的一片狼藉,事后清末帝溥仪派人去收拾清裕陵。在裕陵中共葬有乾隆、富察皇后、令妃、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六具尸体,当逊清皇室成员来到墓中时却发现了一具大约50岁左右,面目栩栩如生的女尸。

而根据史料核对,陪葬乾隆的这五位后妃,只有令妃是49岁去世,年纪上与这具百年不腐的女尸相符,因此断定这具女尸就是令妃。当时参与收殓尸体的逊清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宝熙曾在日记中记载称令妃面目栩栩如生,尸体不仅没有腐烂,脸部还带有笑容。

不过很可惜到了现代再次开启乾隆的裕陵地宫时,受孙殿英盗墓破坏的影响,令妃的尸体彻底腐烂损毁。但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检测令妃的尸体,人们惊奇地发现令妃的尸体中含有大量的砒霜和水银,所以可以推测令妃死后,乾隆想保存她的尸体,因此往尸体中注入了大量的水银和砒霜来做防腐处理,这也是令妃尸体百年不腐的原因所在。可惜由于孙殿英盗墓打开了地宫大门,最终还是导致令妃的尸体保存不住而腐坏损毁。

乾隆想保存令妃的尸体,更加说明了他对令妃的爱,只有真的爱她,才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她的容颜。所以综上所述,乾隆绝对是真的真的很爱令妃。

5. 为何墨兰能够不顾一切地与梁唅私通?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墨兰私会梁晗,是林噙霜把控全局的,她早就掐准了要害。

1,软硬兼施,激发墨兰的斗志,让她彻底忍下委屈、丢掉廉耻

墨兰一心搭上齐元若,可惜了,平宁郡主心比天高,恨不得小公爷尚公主县主呢,一串珠子就打发了盛家一门子的姑娘,她对着如兰狠夸,一看就是大娘子的嫡姑娘。就这样,也没看在她眼里,“认兄妹”彻底断了盛家姑娘进门的路,不要说做正室,就是做妾,也不要。

顾家的答谢宴上,平宁郡主讨好六王妃,指桑骂槐拿明兰比作一辈子都没进过主人屋子的烧火丫头。墨兰还想什么?她饭也不吃了,人那么多,还找到机会和梁晗去吟诗作对。

她说过,才不会一棵树上吊死。她小娘也教过,不如在这些人里早早地找好后路。梁家虽然只是伯爵,比不上齐家是公府,梁晗也不可能袭爵,但是他有吴大娘子的陪嫁,“怎么也够你花上三辈子的”,“梁家是汴京城数一数二的富户”。墨兰喜欢诗词,字也写的好,梁晗第一次见她,就认为“边上那个倒十分娴静”。两情相悦的底子是有的。

当看着明兰要截胡这个金元宝,墨兰母女都坐不住了。林噙霜教得直白,我若不是抢先一步把你三哥哥怀在肚子里,我早就被盛家赶出门了。

白日宣淫,本就是林噙霜走过的老路,墨兰义无反顾去私会梁晗时,已深得真传:我阿娘说了,盛家的面子算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的面子,才最重要。

墨兰豁出去了。

2、林噙霜摊牌,墨兰之事若不能善了,那咱们全家都得死

孔嬷嬷教过当时社会的生存道理,一家子姐妹,同气连枝,一荣俱荣,将来若一人丢了人,那就是全家丢了人,一个都跑不掉。墨兰和如兰拌嘴,墨兰要死要活,孔嬷嬷处罚的时候说的话,墨兰母女真心学进去了。

墨兰私通事件之后,盛老太太警告盛竑,墨兰嫁了人,或者能好些,但长枫若被教坏了……盛竑心惊地面如死灰跑去质问林噙霜。这才得知她们的盘算。

“盛家丢了人,就是长柏丢人了,他的媳妇海家就丢人了。我要你们盛家、他们王家、海家、统统去给我想办法。”

王大娘子之所以盯着屎盆子上门求人娶墨兰,也是说,“林噙霜算得好狠算得好准,墨兰的事若不能平,不光华兰在婆家没法做人,如兰不能嫁人,连长柏、宥阳大伯伯家姑姑家,都要受牵连。”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这么多人哪怕恨得牙痒痒,都得为了自己,也帮自己想办法。所以,墨兰敢赌上一切去私会梁晗,是有这些底气的。

3,“抓住了你爹爹,就是抓住了一切”

林噙霜教会墨兰的最大本事,就是这一点,主君升迁平顺是盛家生存之本,勇毅侯独女与娘家断了来往,一手抚养了庶出的盛竑,她一辈子的心血,怎会到老了断送?!所以,只要盛老太太不下最狠的决心,非要打死墨兰,她最终也得出头去给墨兰铺路。而老太太舍不得明兰,当然不能让她有个被打死的姐姐。

盛竑也只是把墨兰关在祠堂,疼了多年的女儿,怎么也不忍罚太重,何况打死。

所以,即便盛老太太不出面,即便最后非得盛竑不要脸面求到御前,也是能把墨兰嫁给梁晗的。毕竟他是言官,也在朝堂站班,还有配享太庙的岳父家,面圣求到这个恩典的可能,总归是有的。

当然,剧中他们也没真走到这最差的一步。

内院的事,还是女人解决好了。

6. 为什么会有人说林黛玉地位高?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才学与容貌差不多。她们的出身大不同,犹如云泥之别,林黛玉的出身高于薛宝钗。

古代人讲究出身门第,女人的门第和出身是由祖先、父亲、母亲的地位决定的。下面就分析一下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出身问题。

第一,林黛玉前世的出身比薛宝钗高。

林黛玉的前世是九重天上太虚幻境里的女仙——绛珠仙子。林黛玉是天仙。

薛宝钗的出身是青梗峰中的山鬼,属于鬼仙。文章文章中论述了薛宝钗是山鬼。

仙分五类:鬼仙、人仙、地仙、天仙、神仙。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无忧。神仙是最高极的仙。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子有烦恼,所以属于天仙,鬼仙比天仙的地位低。因此前世林黛玉的出身比薛宝钗高。

第二,林黛玉的祖先比薛宝钗的祖先地位高。

林家是资深贵族,林黛玉是列侯的六世孙女。

薛宝钗的家族只能上溯到第四代,薛宝钗是紫薇舍人的四世孙女。

薛宝钗的根基比林黛玉整整少了两代人。

而且侯爵的地位比紫薇舍人的职位高多了。

薛宝钗的爷爷没有爵位,没有官职。林黛玉的祖太爷,太爷爷,爷爷都有爵位在身,都获得皇帝的信任与器重。如果林黛玉的爷爷没有本事,那么皇帝不会额外开恩让其继续袭爵。林家的子孙都有才华。

第三,林黛玉的父亲比薛宝钗的父亲地位高。

林黛玉的父亲是探花出身,皇帝近臣,深得皇帝器重与信任。林如海任兰台寺大夫,钦点的巡盐御史。

林如海出行有仪仗,需要鸣锣开道。

薛宝钗的父亲没有官职,虽然在内务府领着皇商职位,但是毕竟还是一介布衣。

士农工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低,尚不如种地的农夫。作为商人的女儿,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位列侯家的大小姐相比,出身实在太低了。

第四,林黛玉的母亲比薛宝钗的母亲地位高。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荣国公的女儿,荣国府嫡出小姐,其地位非常高。

薛宝钗的母亲是伯爵府的小姐。薛姨妈的父亲已经不是伯爵。

薛姨妈比贾敏的地位低。俗话说女以母贵,林黛玉比薛宝钗出身高贵。

第五,脂评指出林黛玉在金陵十二钗中居首位。

《红楼梦》第三回,在林黛玉说起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建议她出家,可是她父母不同意。如今林黛玉正吃人参养荣丸,旁边脂砚斋这样点评:

[甲戌侧批:人生自当自养荣卫。甲戌眉批:甄英莲乃副十二钗之首,却明写癞僧一点。今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反用暗笔。]

脂批说明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冠。薛宝钗居第二位。

结语

无论是前世的出身,还是凡间的出身,父母地位,或者脂砚斋点评,林黛玉都高于薛宝钗。她们的出身根本不是“差不多”,而是云泥之别。

@润杨阆苑

7. 王的女儿叫什么?

各个朝代的称谓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汉族和满清统治时期的具体称谓是不同的。但从总体上说,是没有差别的,主要是看其父母的等级地位和当时皇帝有无敕封。

一般情况下,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 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唐代,太子之女叫郡主,亲王之女为县主在宋太子诸王之女称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元代,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有的朝代公主之女也叫郡主,汉代长主的女儿叫翁主。以清朝为例,称号如下: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从这些称号上看,都是从父地位确定的。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27)
强势锁婚小说全书免费(女主叫苏晴的小说现
上一篇 2024年04月27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4月27日

相关推荐

  • 偷香高手完整版无删减(偷香高手胡夫人和宋青书在一起)

    冰雪儿,原为胡夫人,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中的人物,胡斐的母亲。在夫君中毒亡故后,踏上寻找夫君中毒真相,途中与宋青书相遇,宋青书以敬佩胡一刀为理由让胡斐代父与之结拜,成为了宋青书的嫂子,在金蛇营剧情中和宋青书修成正果。...

    2023年11月29日
  • 「微小说」总裁爹地,宠上天(1)

    一阵微风吹过,吹起窗帘的一角,飘舞翻飞。房间里,一室寂静无声。平稳的呼吸声宣示着对方正在沉睡。睡意正浓林、雨、时!低沉的男声突然打破室内的安静,林雨时被惊的一下睁开了双眼。她只觉得整个脑袋沉重异常,仿佛被敲打无数次,视线所及,是一张她再熟悉不...

    2024年01月27日
  • 豪婿-在韩少面前,他就是纸老虎

    陈阳是陈家人的宝,从小受尽了宠溺,所以养成了他张扬跋扈的性格,陈阳从来没有对任何人事产生过畏惧,因为他知道,不管自己犯下多大的错误,家里人都可以帮他搞定。以至于小小年纪的陈阳,目空一切。而韩三千的这番话,直接触怒了陈阳。你叫我什么?陈阳咬牙切...

    2024年01月31日
  • 15本已完结香港娱乐明星小说,唯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大家好,这里是宅胖看书,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香港娱乐明星小说。此类型小说其实都有些偏老,毕竟港娱现在不流行了,很暴露年纪的一期,哈哈。废话不多说,下面进入说书环节。第一本《梦幻香江》作者:王梓钧字数:310.6万简介:1979年,康剑飞游过深圳...

    2024年02月24日
  • 豪婿韩三千苏迎夏结局(韩三千最后大结局如何评价)

    小说名字叫《豪门女婿韩三千》,男主叫韩三千,女主叫苏迎夏。可以去看人人免费小说看,小说简介:入赘三年,所有人都以为可以骑在我头上。而我,只等她牵起我的手,便可以给她整个世界。女婿韩三千小说别名:豪婿男主家里很有钱,只是被赶出来了,入赘到了苏家...

    2024年03月31日
返回顶部